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經典學堂> 【2013經典悅讀】之主題二:『創意創新』選定書籍三:【星空之下永遠有路】

【2013經典悅讀】之主題二:『創意創新』選定書籍三:【星空之下永遠有路】


以下節錄自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3451


作者:姚仁祿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7月3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9865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創意」讓我們永遠有路。如果你拿著地圖,走的是別人走過的路;如果你身上帶的是創意,走的就是自己的路。就算手上有一張地圖,你知道有路,也要勇敢把地圖丟掉,因為地圖上的路,是別人去過的地方,只有創意,讓我們永遠有路。

─姚仁祿

  知名建築設計師 / 大小創意齋負責人姚仁祿先生,致力推動以創意為核心的價值觀。《星空之下永遠有路》,收錄姚先生在《遠見》雜誌、《東方企業》雜誌、專題演講等文章,為我們重新闡釋創意。書中包含六個部分:

  .〈與星對話〉,路永遠不會走盡,我們若帶著創意,走的就是自己的路。即使手上有一張地圖,也要勇敢把地圖丟掉,因為地圖上的路,是別人去過的地方,只有創意,讓我們永遠有路。

  .〈重新定義〉,身先士卒,做沒人做過的事、走自己相信會成功、但沒有任何保證的路。就像賈伯斯敢於重新定義產業,走出不一樣的路。

  .〈美學品味〉,美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很漂亮地表達自己與自然之間對話的結果。例如「吃得好」就是透過「吃得美」,表達自己與食物之間的對話;「好的建築」除了物質的競逐外,還要有人文的深思熟慮。

  .〈趨勢姚言〉,脫離上個世紀的創新軌跡與思考邏輯,放膽催生新價值,才能積極面對能源危機、全球暖化、經濟風暴、人口老化等新世紀危機。

  .〈閱讀書香〉,分享姚先生在閱讀中,觀察到創意、人生等種種觀點。

  .〈Q&A〉大小創意讀者來信七篇問與答。

作者簡介

姚仁祿

  一九五零年生於臺灣臺北,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知名室內設計師,設計作品廣受國際人士歡迎,二十三歲創立室內專業設計公司「大仁」,二十八歲擔任臺北室內設計公會理事長。曾任大愛電視臺總監、公廣集團華視董事及慈善、人文、藝術、媒體等基金會董事。五十五歲獲頒東海大學傑出校友。二零一二年榮獲第十七屆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傑出成就獎」。  

  多年工作經驗,以「設計」、「媒體」、「公共服務」 與「學術服務」 等四個領域為重心。

  設計服務,涵蓋金融、科技、零售、工業等全球主要跨國企業;
  媒體服務,涵蓋以全球華人為服務核心的電視與網路平台;
  公共服務,涵蓋公會、協會與慈善、人文、藝術、媒體等基金會;
  學術服務,曾任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專業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現職大小創意齋創意長/大小媒體執行長 (www.dxmonline.com)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社會人文
    規格:平裝 / 296頁 / 21*14.8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選書緣起

  三十的累積意義,個人而言,是初生喜悅到壯年開創;社會而言,是數個世代的生活演變;國家而言,是一朝又一代的遞嬗歷史;對出版社而言?

  一九八二年創立的經濟與生活出版社(天下文化前身),至今走過三十個年頭,出版超過千種書,影響讀者以億萬計。三十歲的天下文化,正以壯年的開創力,為台灣社會繼續栽植瑰麗出版風景,也為華人歷史留下見證。

    傳播進步觀念,是天下文化三十年在台灣的步履印記,從「酒櫃變書櫃」、「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到「相信閱讀」,豐厚延續知識出版的無形價值,積累傳承社會文化的文字記錄。我們企劃十位與天下文化同心的作者選輯,同感這份榮耀與喜悅,他們是:星雲大師、沈君山(委聘張作錦編選)、張作錦、高希均、黃達夫、陳長文、王力行、嚴長壽、洪蘭、姚仁祿,每人出版一本「選集」。

  以三十年不變的出版初衷,與一同成長的讀者、台灣社會、華人世界,共讀知識與智慧的隻字片語,同享生命與文化的大塊文章。

出版者的話

另一個年代,另一種呼喚─為什麼推出「前進的思索」十位自選集

  (一)

  「天下文化」以傳播進步觀念自許的出版社,走過了三十年,出版了二千餘種書。這使我們自己也驚喜,因為經營的資金全靠自己,所有的收入來自讀者,社會上有逆耳的忠言:「害一個人叫他從事出版」。

  創立於一九八二年,那是一個意氣奮發、急起直追的年代;知識飢渴向外學習的年代;那也是一個政治上威權,黨外運動萌芽發展的年代;那更是個人生命力施展與冒險的年代。回望那段歷史,真是台灣快步前進的黃金時期。

  二○一二年的台灣已進入另一個年代─前進中產生了迷惘,改變中遇到了土石流。

  四小龍「經濟奇蹟」中的台灣,在全球競爭力排名中仍位居前十名,但面對世界政經的急劇變化,台灣的應對與調適不夠快,不夠準,十多年來一直陷入困局。

  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後,台灣民主浪潮一波又一波─包括一九九六李登輝當選首屆民選總統,二○○○年民進黨的陳水扁執政,開創了民主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台灣民主的「寧靜革命」帶給全民莫大的驕傲,但也同時帶來了不寧靜的折騰。幸有二○○八年馬英九的當選,打破了兩岸僵持,否則「自我鎖國」的後果,更使台灣被拋在世界舞台之外。

  使人難以預料的是,民主的果實在台灣還未碩壯,在西方國家流行的四個「民主病」,卻同時提早出現在台灣:政黨對立互鬥(討好的政策才有可能通過),利益團體操縱,媒體兩極化,中產階級冷漠。

  在「民主病」蔓延之下,知識份子必須挺身而出,發出另一種理性的呼喚,這就是為什麼天下文化在三十週年,由王力行、張作錦與我發起,要出版十本自選集。

  這套選集,取名為「前進的思索」,匯集了社會上大家推崇的作者。他們都有專業、有熱情、有理想,不斷以文字、演講、專著等方式與社會各界分享他們的才情、焦慮與思索。

  十位作者有開創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兼具深厚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沈君山,報人張作錦,倡導法律正義的陳長文,「永遠站在病人這邊」的黃達夫,「教育創造未來」的洪蘭,充滿「台灣想像」的嚴長壽,「星空之下永遠有路」的姚仁祿,與「時代對話」的王力行,以及自己的「寧靜革命不寧靜」。(其中由於沈君山的健康,他的自選集由張作錦與沈夫人曾麗華編選。)

  (二)

  十位作者的共同願望是透過他們的文字,能夠凝聚社會向上的力量,產生我們期盼的「前進的思索」。

  「前進的思索」是跨黨派,跨族群,跨世代,跨私利。凡是對台灣社會長期發展有利的觀念、政策、主張,一起來獻策,一起來思考,一起來推動。十本選集所提倡的包括了教育的革新、創新的推動、宗教情懷的分享、正義的落實、醫病關係的改進;也包括了要走向均富、創造就業、擴大稅基、節能減碳、兩岸雙贏等。

  如果因為這十位人士的說服力,「思索」產生了良性的互動及改革的力量,那麼失去信心的台灣人民,也許漸漸地會發現:

  (1) 媒體及民代減少了起鬨及作秀,評論時展現理性的平衡。
  (2) 爭取自己人權與自由的同時,不會傷害沉默大眾的利益。
  (3) 「利益團體」不會明目張膽的自私與強勢。
  (4) 除了低所得及弱勢團體需要照顧,「有能力的人多付稅」,財政赤字必須要下降。
  (5) 二種心態必須要改少:
   (a)靠「保護」來阻擋開放及外來的競爭(如陸生來台就業,會搶去年輕人的工作);
   (b)靠「白吃午餐」來佔公家及別人的便宜。
  (6) 高層執政者,必須要透過各種方式(如辯論、座談、專訪),說
服大多數人民,加快各種改革。

  「另一個年代」不幸地是:一個「痛定思痛」的年代;因此,「另一種呼喚」必須是「前進的思索」。

高希均









現在開放單堂報名囉~(訊息網址)
精采萬分歡迎一起加入
 http://goo.gl/JPGqj


<經典學堂> 2013經典悅讀  課程簡介
http://remarkablevalue.blogspot.tw/2013/01/v-behaviorurldefaultvmlo.html




<經典學堂> 【2013經典悅讀】之主題二:『創意創新』選定書籍二:【創意黏力學】


 【2013經典悅讀】之主題二:『創意創新』選定書籍二:【創意黏力學】







以下節錄自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68255


作者:Chip Heath & Dan Heath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7059871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為何有些概念較其他的更具病毒性?偽概念何以能取代真概念?謠言為何不需廣告費就能迅速擴散?童話何以能夠舉世傳頌代代相傳?多年來,作者不斷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如何讓別人懂得我們的想法,讓他們不僅銘記在心,由心動轉變成行動?這就是本書的主旨:為什麼有的構想能成功,有的卻不行?如何巧妙設計某個訊息,足以攫取人們的注意力,讓訊息伴隨著他們,進而慫恿他們採取行動。這讓即便是做普通工作的普通的你,也能產生必要的影響力。從謠言、童話、都會傳奇等作者稱之為「天生具有黏力」(Naturally Sticky)的創意,可以歸納出創意黏力學的六大要點,它們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簡單(simple)、意外(unexpected)、具體(concrete)、可信(credible)、情緒(emotional)、故事(stories)。

作者簡介

黏力學家──奇普?希思(Chip Heath)與丹?希思(Dan Heath)

  奇普?希思,德州理工學院理學士、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現任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丹?希思,哈佛商學院MBA,前哈佛商學院研究員,杜克企業教育學院(Duke Corporate Education)諮詢師(該學院由BusinessWeek及Financial Times評比為全球「高級管理人員教育課程」排行榜榜首),創新媒體教育Thinkwell公司創辦人之一。希思兄弟在知名商管雜誌《高速企業》(Fast Company)闢有「創意黏力學」 (Made to Stick)專欄。他們也經常以黏力學主題舉辦講演,並提供諮詢服務。服務對象包括微軟、日產汽車,以及西點軍校等。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Touch
    規格:平裝 / 36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

0引言
什麼才黏得住  007

1簡單
簡單=核心+簡潔  035

2意外
吸引對方注意:用驚奇。維持對方注意:用興趣  081

3具體
讓別人聽得懂、記得住  127

4可信
讓別人相信  167

5情緒
讓別人關心在乎  211

6故事
故事即模擬,激發別人採取行動  259

∞結語
讓想法被人記住,有用且持久  301

黏力觀念:便捷參考表  321

§內文1
引言:什麼才能黏得住?
我們有個朋友的朋友常常出差。且稱他作大衛吧。大衛不久前到大西洋城跟客戶作重要的面談。事後,上機前還有點時間要打發,就到附近酒吧喝兩杯。

剛一杯下肚,有個漂亮的女人走過來,說想請他再來一杯。他受寵若驚地回道,當然好。那女人走到吧台,拿回兩杯酒,一杯給自己,一杯給他。大衛謝了她,小喝了一口。之後就什麼都記不得了。

應該說,那是他醒來之前還記得的最後一件事。醒來不知身在何處,躺在一旅館的澡缸裡,身上蓋滿了冰塊。

他發慌地四處張望,想要搞清楚身在何地,如何至此。就看到一字條:

「別亂動。撥一一九。」

澡缸旁的小几上有個手機。他拿起來就撥了一一九,手指頭被冰塊凍得麻木不靈。接線生似乎很詭異地對這情況頗熟悉。她說:「先生,請你把手伸到背後,小心,慢慢地。有沒有一根管子從你背後下方伸出來?」

他急忙地摸了摸背後。果不其然,有根管子。

接線生說:「先生,你先別慌。你有一顆腎被人偷走了。我們城裡有一個人體器官竊盜集團,現在他們找上你了。救護車馬上會到。他們來之前請你先別動。」

你剛讀到的是過去十五年來最成功的都會傳奇之一。第一個線索是都會傳奇的經典開場白:「一個朋友的朋友...」你注意到沒有:我們朋友的朋友的生活都比我們朋友他們自己精彩得多。

這個盜腎的故事可能你也曾經聽說過。正在流通的有數百種版本,它們全都具備三個核心要素:(一)下了藥的酒,(二)放滿了冰塊的澡盆,(三)你腎被偷了的那最後關鍵句。有一個版本是一已婚男人在拉斯維加斯邀了一妓女到他旅館房間,然後酒被下了藥。這可說是一齣腎臟客串的道德劇。

假想你現在就闔上這本書,休息一小時,然後打電話給一個朋友跟他講這故事,但打電話之前並不再去讀一遍。很可能你可以講得幾乎非常完美。或許你會忘記那人到大西洋城是為了「跟客戶作重要的面談」,誰管那個呀?但你會記得所有重要的部份。

盜腎就是一個會黏得住的故事。我們聽得懂,記得住,之後能再轉述。另外,若我們相信它是真的,它還有可能永久地改變我們的行為,至少,在漂亮的陌生人請我們喝酒時,我們會三思。

現在,我們拿盜腎的故事跟下面這段文字作個對比,這是從一個非牟利機構散發的一篇文章中截取出來的,它是這麼起頭的:「全面性的社區營造很自然地適合一種投資回報的理性思維,而此種思維可以現有的實踐為原型而塑形。」它接著論述:「限制資源流入 CCI 的一個因素是出資人往往必須訴諸鎖定目標或是資金授與的絕對需求,以確保所負之責任。」

現在想像你闔上書,休息一小時。不,根本不要休息,立刻打電話給朋友,不再讀一遍就轉述給朋友聽。祝你好運嘍!

這樣的比較公平嗎?一個都會傳奇,和一段特別挑選出來的爛文章?當然不公平。但妙就妙在這兒了:把我們的兩個例子看成是可記得住程度範圍的兩極。哪一極比較像是你上班時會遇到的人際溝通問題?一般而言,你上班的環境會傾向非牟利機構的那一極,就好像它是北極星一樣地永遠指向它。

或許這根本就很自然;有些概念本身就有趣,有些本身就無趣。一幫盜腎者:這本身就有趣!非牟利的財務策略:本身就是無趣!這可說是天生與後天之爭:究竟概念是天生就有趣的,還是後天造成的呢?

呃,我們這本書不就是後天培育嘛。

那麼,我們如何培育我們的想法以期成功於世呢?許多人都煩惱著如何有效地傳達想法,如何讓我們的想法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一位生物老師可能會花一個小時去解釋細胞的有絲分裂,但一週後,只有三個學生還記得那是什麼東西。一位經理對大家發表演說,宣佈一項新政策,員工們熱烈地點頭;第二天,卻見到第一線的員工們仍然快樂地執行著舊政策。

好的想法往往難出人頭地。但荒誕的盜腎事件,根本沒有任何資源支撐,卻是不斷流傳。

為什麼?只因為腎臟被盜要比別的話題更有賣點嗎?那麼,一個有意義的真實想法到底有無可能與這個虛構的想法同樣地有效傳播開來呢?










現在開放單堂報名囉~(訊息網址)
精采萬分歡迎一起加入
 http://goo.gl/JPGqj


<經典學堂> 2013經典悅讀  課程簡介
http://remarkablevalue.blogspot.tw/2013/01/v-behaviorurldefaultvmlo.html




<經典學堂> 【2013經典悅讀】之主題二:『創意創新』選定書籍一:【創意從何而來】

【2013經典悅讀】之主題二:『創意創新』選定書籍一:【創意從何而來】



以下節錄自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3161


作者:史蒂文.強森
原文作者:Steven Johnson
譯者:劉燕芬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2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32869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提到創意和創新,我們的腦海裡難免會浮現這樣的畫面:一名科學家獨自守在實驗室裡,弓著背,扶著顯微鏡,意外獲得重大的新發現。然而事實是,那些獨自經歷的「靈光閃現」的時刻,其實很罕見。作者從近代創新史中,分析了跨領域的諸多例子,揭示出獨特創新背後的七個關鍵模式:

  1 比鄰的可能性──人們需要更多工具,以探索更多邊界

  2 液態網絡──點子喜歡能流動、碰撞、彼此連結的環境

  3 緩慢的預感──點子需要養分和時間,才能完整成形

  4 機緣巧合──結合幸運與智慧,發現原本沒有特別探究的事物

  5 生成性錯誤──從錯誤中汲取養分,雜訊讓人變得更有創意

  6 功能變異──借助其他領域的點子,產生意料之外的新用途

  7 堆疊平台──其他使用者能在前人建立的結構性基礎上,創造新作品

  藉由作者提出的「長變焦」觀察法──即以不同的尺度來觀察,優點是能發現只用單一尺度觀察時容易忽略或低估的模式──可以了解,資源共享、多人共同協做的環境,最有利於創意和創新。不論您從事什麼行業、擔任何種職位,只要掌握本書的七大模式,不僅能提昇自己的創意能力,更能創造出可促成更多好點子的優勢環境。

本書特色

  《經濟學人》年度最佳書籍之一

  由「數位未來十大思想家」傳授
  一堂非懂不可的凡人創意學

  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大家都認得出好點子。三次方程式、印刷機、鉛筆、沖水馬桶、電池、Google——這些都是絕妙的點子。然而,它們是如何產生的?被喻為「科技界的達爾文」的作者,在本書中提供了深具啟示以及有論據證實的答案。他以深具感染力、包羅萬象的風格悠遊於多重領域,從神經生物學、都市研究到網際網路文化,找出獨特創新背後的七個關鍵模式,深入創新的自然史,找尋它們的蹤跡。作者檢視了特定情境如何加速創新過程、實體環境如何使眾人與點子齊聚一堂而造就出偉大的點子。從達爾文到蘋果(Apple),作者審究了近代的創新樞紐,汲取出適用法則以及出現在創新過程的共通特點。他的發現不但引領我們重新認識創新的根源,也提供了許多有用的策略,以培養突破性的創意。

作者簡介

史蒂文.強森 Steven Johnson

  名列英國《展望》(Prospect)雜誌二○一○年「數位未來十大思想家」之一。他的寫作聚焦於科學、科技與個人經驗的交點,七本著作包括《新氣體》(The Invention of Air)、《幽靈地圖》(The Ghost Map)、《開機》(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心思大開》(Mind Wide Open)等暢銷書,共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影響了政治活動利用網路的方式、都市規劃的前衛理念,以及如何對抗恐怖分子。他也創立了許多深具影響力的網站——包括新近成立的outside.in,並為《時代》(Time)雜誌、《連線》(Wired)雜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與《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執筆。目前與妻子及三個兒子定居於紐約布魯克林。個人網站:www.stevenberlinjohnson.com

譯者簡介

劉燕芬

  高雄縣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曾任國中英語教師,現旅居德國,從事中-德、中-英文之筆譯與口譯,並教授中文。譯有《寂寞島嶼》《碼書》《大性別》等書。
名人推薦

  光芒四射……強森是後分類時代的模範……「長變焦」法使強森的著作成為了解我們今日之立足點的有力工具,使本書的論點深富說服力。──《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富啟發性、破除因襲、極具獨創性。──《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

  史蒂文.強森是科技界的達爾文。他以引人入勝的觀察與見解引領我們認識創意的起源。如何建造能促進創新的環境與網絡?強森所發現的模式為此重要問題提供了答案。──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愛因斯坦: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作者

  一位能振奮人心的作家……史蒂文.強森是二十一世紀公共知識分子中的罕品……他有一顆時時在探索的靈活頭腦,勤於考量相反的論點,探勘新的領域,察覺以前沒注意到的潛在模式。──Salon.com

  凡欲了解此文化者必讀之作。──法蘭克.李奇(Frank Rich),《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

  史蒂文.強森是博學之士……隨著他難以預料的思路而行的過程極為有趣。為了解釋某些點子之所以能改變世界的緣由,他援引了眾多學科領域的實例:化學、社會史、地理,乃至生態系科學。──《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FROM
    規格:平裝 / 248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

引言 珊瑚礁、城市、全球資訊網
1 比鄰的可能性──人們需要更多工具,以探索更多邊界
2 液態網絡──點子喜歡能流動、碰撞、彼此連結的環境
3 緩慢的預感──點子需要養分和時間,才能完整成形
4 機緣巧合──結合幸運與智慧,發現原本沒有特別探究的事物
5 生成性錯誤──從錯誤中汲取養分,雜訊讓人變得更有創意
6 功能變異──借助其他領域的點子,產生意料之外的新用途
7 堆疊平台──其他使用者能在前人建立的結構性基礎上,創造新作品
結論 第四象限──資源共享、共同協做的環境
謝辭
附錄 主要創新年表(一四○○至二○○○年)
延伸閱讀
內容連載

    內文1
    2
    3
    4
    5

§內文1
引言 珊瑚礁、城市、全球資訊網

想像力既可生出
未知的事物,詩人的筆
就可賦予它們形貌,給予虛無事物
一個特定的居所和名字。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第五幕第一景第十四至第十七行

達爾文悖論
  一八三六年四月四日。在印度洋東域,吹了一整個冬天的東北季風漸漸退出,讓晴朗的夏日登場。基林群島(Keeling Islands)——由二十七個珊瑚礁嶼組成的兩座珊瑚環礁——坐落在蘇門答臘以西六百英里處,沿岸誘人親近的寧靜、溫暖的海水,在白色珊瑚碎沙的映襯下,泛盪著翠綠的光彩。在遼闊熱帶藍空下,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站在一段平時總有凶猛浪濤沖擊的海岸上;這一天的海水異常平靜,誘使他涉水走到環繞著島嶼的活珊瑚壁緣。

  他在這場擁擠的珊瑚盛會中停停走走了數個鐘頭。二十七歲的達爾文,遠離倫敦七千英里,立於懸崖上——雙腳踩在頂部幾乎觸及水面、根基位於深不可測的海底山頂,心思徘徊在一個關於這座山峰如何形成的想法邊緣;那個想法日後被公認為達爾文第一個偉大的科學見解。他正開始探究一個預感——一個當時還有些兒隱晦、尚未成形,但終將帶他登上十九世紀知識殿堂巔峰的預感。

  這座珊瑚生態系的居民在達爾文四周疾速游動,發出閃閃光澤。這群民眾的多樣性教人眼花撩亂:蝶魚、雀鯛、鸚嘴魚、龍王鯛、天使魚、金花鮨不停地啄食珊瑚花冠與海膽棘刺上以及海葵觸手間的浮游生物。達爾文的眼睛在享受這生動畫面之際,思緒已越至這表象背後更深奧的謎。他在四年後發表的小獵犬號(HMS Beagle)遊記裡寫道:「為那些充盈熱帶海洋的無數種生物、如此豐富的生命滋生出澎湃熱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得承認我的想法是:那些博物學家之所以用了眾人熟悉的詞彙描述那些裝點得千嬌百媚的水下洞穴,是因為他們沉溺於稍嫌熱情的語言。」

  離開數日、數星期後,仍盤旋在達爾文腦海裡的,不是水下洞穴的美景,而是那「無數種」生物。基林群島陸地上的植物與動物實在是微不足道。除了一些「椰子」樹、地衣與雜草外,陸上沒有多少植物。「陸地動物清單,」他寫道,「比植物清單還貧乏」:少數幾隻蜥蜴,幾乎沒有真正的陸鳥,其餘就是新近隨著歐洲船隻偷渡來的老鼠。「除了豬隻外,這座島嶼沒有四足家畜。」達爾文不屑地加註道。

  然而,就在這塊動植物匱乏的荒地數英尺外,那片珊瑚礁水域所擁有之生物多樣性,其壯觀程度,只有雨林能夠匹敵。這真是個謎。為什麼一座環礁邊緣的水域能供養這麼多種不同的生物?

  從印度洋其它水域汲取一萬立方英尺的水,看看您能找到多少生物。結果這份清單會跟達爾文所敘述的基林群島陸地動物清單一樣「貧乏」。運氣不錯的話,您或能找到一打魚。在珊瑚礁上,保證至少有一千尾。用達爾文的話來說,在大洋中巧遇一處珊瑚礁生態系,就像在沙漠裡碰到一大片綠洲。這種現象今日被稱為達爾文悖論(Darwin’s Paradox):這麼多不同的生物型態,佔據這麼多生態席位(ecological niche),居住在原本養分極少的水域裡。珊瑚礁佔地球表面的千分之一,卻有大約四分之一的已知海洋物種棲息於此。一八三六年站在潟湖中的達爾文,沒有這些統計資料,但已隨著小獵犬號遊歷世界四年,已看得夠多,足以知曉這片擁擠的珊瑚礁水域的奇特之處。

  隔天,達爾文大膽前往這座環礁的向風面。小獵犬號船長——詹姆士.費茲洛伊(James
FitzRoy)中將——與他同行。他們在那兒觀看巨浪沖擊白色的珊瑚壁壘。一般的歐洲觀眾,習慣了英吉利海峽或地中海的平靜海面,自然會被那壯觀的浪峰吸引住(在達爾文眼中,那些碎浪幾乎「跟那些在溫和海域中被一陣強風掀起的波浪一樣有力,而且從不歇緩」)。然而達爾文所注意的,不是那些凶猛的海浪,而是對抗它們的戰士——那些造出珊瑚礁的渺小生物。

  用波浪鞭笞那片廣大珊瑚礁的海洋看似無法擊退、無堅不摧的敵人,我們卻看到它受到抵抗,甚且被對方以乍看之下最為軟弱且無效率的方法打敗。海洋並沒有對這些珊瑚岩手下留情;那些散布於珊瑚礁上以及堆積在長出高大椰子樹的海灘上的大塊碎片,明白指證了海浪的無情威力……可是,這些低矮、不起眼的珊瑚礁嶼仍舊搖著勝利旗幟屹立於此,因為有另一種與海浪對抗的力量參與了這場競賽。這些有機戰士將碳酸鈣原子一個個從起泡的碎浪抓出來,並使之結合成對稱的結構。就算颶風掀走它千萬塊碎片,對這些無數個建築師日積月累的工作又有何影響?

  達爾文對那些微小的建築師甚感興趣,因為他相信,牠們是解開將小獵犬號引至基林群島的那道謎的關鍵。英國海軍部的備忘錄記載道:這艘軍艦受命出海五年,主要的科學任務之一是研究環礁的形成。達爾文的良師益友,也是傑出的地質學家,查理斯.萊爾(Charles Lyell)新近提出一項理論:珊瑚環礁是那些被猛烈的地殼運動拱起的海底火山所造成的;而環礁之所以會有顯著的圓圈形狀,是因為珊瑚蟲繞著火山口外圍建造珊瑚礁。關於地質轉化的深邃時間(deep time),萊爾的理解與想法對達爾文的思維影響甚鉅。然而,站在海灘上,看著碎浪拍打珊瑚,達爾文意識到,恩師的珊瑚環礁起源理論有誤。他領悟到,這不是一個單純的地質事件。這是一個為生命奮鬥的創意故事。在琢磨這個想法時,還有一點兒其它東西也鑽進他的思緒:一個更廣更深、或能解釋大規模的生物創新的理論。未知的事物正緩慢成形。

  數天後,回到小獵犬號,達爾文取出他的日誌,忖思海浪與珊瑚之間令人迷惑的衝突。他寫下一句三十年後公開在《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最有名的章節裡的話:「我說不太上來箇中緣由,但那些環礁外圍海岸的景致在我眼中甚為壯麗。」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將悟出其中緣由。






現在開放單堂報名囉~(訊息網址)
精采萬分歡迎一起加入
 http://goo.gl/JPGqj


<經典學堂> 2013經典悅讀  課程簡介
http://remarkablevalue.blogspot.tw/2013/01/v-behaviorurldefaultvmlo.html








<經典學堂> 【2013經典悅讀】之主題一:『人生價值』選定書籍二:【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2013經典悅讀】之主題一:『人生價值』選定書籍二:【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以下節錄自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3393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軟精題字扉頁版)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詹姆斯.歐沃斯、凱倫.狄倫
    原文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James Allworth、Karen Dillon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0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0002161145
    裝訂:軟皮精裝




內容簡介

也許,這本書將改變你的人生選擇。
這是第一本將企業管理的研究成果套用在人生規劃上的書,
神奇地將商管書與勵志書結合於一體,
你將看到,當彼得.杜拉克遇上米奇.艾爾邦時釋放出的燦爛火花。

  2010年春,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教授對哈佛商學院畢業班發表一場極具影響力的演說,他舉出一些哈佛商學院同班同學的例子,許多人絕非在畢業時即刻意計劃要跟配偶離婚、跟小孩疏離,甚至鬧出醜聞、犯罪入獄,為何追求成就的人常常掉入引發不幸的陷阱?他們的人生策略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最誠懇的剖析

  這場演說之所以引起廣大迴響,不單是深刻啟發了人們對生命中重要問題的思考,更由於克里斯汀生教授當時遭逢人生重大的試煉──他罹患了奪走父親性命的同一種淋巴癌,正在忍受化學治療的煎熬。與疾病奮戰中,他反覆思索自己的人生是否過得有意義,並終於了解「上帝衡量我的人生,不是用金錢,而是我可以幫助多少人,變成更好的人」。

  最迫切的忠告

  在這本突破性的新作中,他希望每個人都要能回答自己三個重要問題:

  1. 如何使工作生涯成功、快樂?
  2. 如何讓自己與配偶、兒女、朋友的關係成為快樂的泉源?
  3. 如何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人生有很多問題既複雜且困難,每個人的際遇也都不同,你必須自己努力去尋找答案。

  最真摰的回顧

  克里斯汀生教授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徹底了解他的人生,並分享自己曾嚮往成為《華爾街日報》編輯、被自己創設的公司開除、發現對教學的熱情、以及教養孩子等歷程,如何交叉運用審慎策略和應變策略來因應人生的突發狀況。

  他發現,哈佛商學院課堂中教導的理論,不僅能解釋企業問題,也能拿來管理並預測自己的人生。這本充滿啟示與智慧的書,將幫助你了解,如何依心目中的優先順序,調配行動、時間、及資源,以管理好人際關係,甚至改善教養方式,並果決地回答:「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進而找到人生的意義與幸福。

  原文書網站:www.measureyourlife.com

作者簡介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

  1952年出生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是一名虔誠的摩門教徒。他曾在楊百翰大學和牛津大學攻讀經濟學並取得碩士學位,後來又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攻讀企管碩士,並取得哈佛大學商學院企管博士學位。

  從1992年起,克里斯汀生即在哈佛大學商業院擔任企業管理系教授,其研究與教學興趣主要在技術創新、發展組織能力,以及為新科技發掘新市場。

  他曾於1979和1984年期間,進入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擔任顧問。離開後,他陸續創立了四家公司,包括陶瓷系統工程公司(CPS)和創見研究所(Innosight)等,把他對創新研究的熱情,化為對追求創新企業的實際行動。

  他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曾五度榮獲「麥肯錫最佳論文獎」;著有七本書。2011年時更被Thinkers50選為「當代50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

詹姆斯.歐沃斯James Allworth 

  澳洲人,畢業於澳洲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及哈佛大學商學院,並取得貝克學者(Baker Scholar)之銜。曾任職於博斯顧問公司(Booz & Company)及蘋果公司。

凱倫.狄倫Karen Dillon

  畢業於康乃爾大學、西北大學新聞所,曾任《哈佛商業評論》編輯(至2011年)。2011年時被社會企業Ashoka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及啟發性」的女性。

譯者簡介

廖月娟

  1966年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榮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八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簽獎,主要譯作為《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第五項修練III:變革之舞》、《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狼廳》、《雅各的千秋之年》、《賈伯斯傳》等。
名人推薦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
  中研院院士 曾志朗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 黑幼龍 推薦

國外媒體推薦:

  如果你推薦這本書給家人和朋友,即使他們不從商,也會大大感謝你。──《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這本書要比柯維的《與成功有約》更好讀。作者一方面不斷挑戰我們的思考,另一方面又為我們指點迷津。本書可謂當彼得.杜拉克遇上米奇.艾爾邦,神奇地將勵志書和企管經營書合為一體。──《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

  本書是二十一世紀個人哲學力作。──《富比士》(Forbes)

  本書可謂工作人的心靈雞湯,對剛開始踏上生涯的年輕人特別有幫助。然而,如果你要想過著有意義的人生,也能從這本書得到不少啟發。──《出版家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不只是一本勵志書。作者不是像強迫餵食般,告訴讀者要如何改善自己的人生,而是提供寶貴的工具,讓人自行設定有意義的人生旅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克里斯汀生讓我們得以洞視成長和創新的祕訣。──安東尼(Scot Anthony),創見研究所(Innosight Institute)亞洲營運部部長

  2012年最令人期待的書(第一名)。──美國CNBC新聞台

  本書比商學院的教科書更重要。──《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

聯合推薦:

  人生是個不間斷自我探索的過程。每個人想追求的夢想或生活,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真正的快樂與滿足始於對自己的了解與認識,它是種由內而外的喜悅。

  有些人幸運地從過程中得到體認,找到並從事真心喜歡的工作,經營出屬於他們真正幸福的人生;有些人則茫然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尋尋覓覓,跌跌撞撞,即便擁有了名利,仍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

  這是本透過管理理論和實戰經驗引導思考的好書。閱讀的同時,不妨打開您的五感,大膽開啟人生探索之旅。──奧美廣告董事總經理 唐心慧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作者用經營管理的理論以及豐富的實務經驗,精算人生三題,傳授如何兼顧工作、家庭並堅守原則之道,我非常認同他的理念,因為對工作及家人充滿熱情及關懷,「犧牲享受 享受犧牲」,正是掌握快樂人生的關鍵之鑰。──台灣高鐵董事長 歐晉德

  人生就是「多學一點,多做一點,多玩一點」。這「多一點」的精算,全在本書中,吸收本書精華,人生不精彩也難。──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規格:軟皮精裝 / 285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

序 三個問題,找到你人生的方向 卓火土
序 火炬般的正向能量 楊定一
序 做自己人生的執行長 郭瑞祥
作者序 人生三問

第1章 展翅高飛

第1部 發現生涯之樂
第2章 如何讓你的熱情燃燒
第3章 計劃與變化
第4章 策略的試金石

第2部 圓滿的人際關係
第5章 時鐘滴答響
第6章 一杯奶昔的任務
第7章 席瑟斯之船
第8章 經驗學校
第9章 一隻看不見的手

第3部 正直的人生
第10章 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結語 你拿什麼衡量人生?

致謝 用理論預測人生情節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致謝 謝謝你改變我對世界的看法 詹姆斯。歐渥斯
致謝 此後,我沒做出任何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凱倫。迪倫


序文1

三個問題,找到你人生的方向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作者克里斯汀生為哈佛大學MBA畢業生演講時,提醒學生省思人生的三個重大問題:

  1. 如何樂在工作?
  2. 如何與家人常保幸福?
  3. 如何擁有正直的人生?

  這三個問題對於追求成功的年輕人特別重要,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停下來省思的三個好問題。作者以理論為基礎,加上自己親身的經驗,建議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經營人生:

  1. 工作方面:有策略的尋找能熱情投入的工作,關鍵是具有挑戰性,個人能成長,有意義的工作。
  2. 家庭方面:投資在必須為家人完成的工作,經營婚姻,關心家人及朋友,讓孩子學習做困難的事情,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塑造家庭文化,建立家庭成員的行為準則方針,使家人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
  3. 個人方面:如何堅持道德原則而不妥協,即使是小的選擇也要慎重,人生的誘惑很多,一失足成千古恨,不歸路的起點總是一個非常小的決定。

  作者提醒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幫別人賺了多少錢,而是我們影響了多少人的人生,我們讓多少人轉變成更好的人。

  記憶中,年輕時就開始出現「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以及「我們到底為何而來到這個世界」,這樣的念頭反覆在腦海中出現,因為找不到答案,這些念頭總是在忙碌中淡忘了。年長之後這些問題在偶然之下也會冒出來,彷彿在提醒我們,人生道路是否走得正確?或是提醒我們,到底要怎樣過這一生?是否要修正我們的人生?

  印象最深的一段經驗,是早期在美商電腦公司的研發工作非常忙碌,責任重大,當時正好小孩相繼出生,工作及家庭都需要我的關注,常常在深夜開車離開公司時,抬頭望著一輪明月,內心想著我是否就這樣過一生呢?雖然常常有這樣的想法,但一直沒有靜下來仔細思考人生未來的道路怎麼走。當時,如果能有機會看到這本書的話,可能就容易多了,也許會更有方法及策略。

  這樣的狀況持續好幾年之後,有一天晚上,突然不能入睡,我心血來潮地有個靈感,突然想要專注的考慮未來人生的路要如何走,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就有個清晰的方向,有些想法很快就實現了,有些想法多年後在適當的時間也逐漸完成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人生,大多數人從年輕時就開始想要找出人生的方向。我們在人生的旅程當中,如果能時常思考作者的三個提問,並且常常問自己要如何衡量我們的一生,以「樂在工作、保持家庭幸福及擁有正直的人生」為目標,相信我們都可以找出自己人生的方向,以及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宏達基金會董事長 卓火土

序文2

火炬般的正向能量

  克里斯汀生教授在商界向來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企管創新理論不僅為管理者帶來新思維,更曾協助許多頂尖企業成功應變市場變遷。歷經癌症、心臟病、中風的打擊,克裡斯汀生教授不但正向面對種種挑戰,更堅韌地以自身體悟來幫助大眾。本書由克裡斯汀生教授、其學生歐沃斯、及《哈佛商業評論》資深編輯狄倫攜手完成,書中巧妙規劃工作生涯、個人生活、處事原則三個課題,並運用管理策略深度探討人生決策,實在令人感到欽佩。

  書中許多提醒,都是忙碌的現代人所需要的。例如,在生涯策略上,有時人們會為了追逐物質報酬、事業成功等短期效益,投諸所有心力於職場,卻忽略陪伴家人、傾聽孩子,忘了應用心經營真正珍貴的資產─家庭。也就是說,在人生的資源分配上顛倒了優先順序。在處事原則方面,作者強調一生中難免遭逢不當誘惑,對於不端正的利益絕不能妥協,因為如無法堅守誠信正直的人生原則,我們勢必失去更多。這些珍貴的生涯策略與人生哲學,其實也就是我們能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

  本書強調快樂工作的源頭不是金錢,而是熱情,我個人完全認同。仔細觀察,許多在非營利組織服務的朋友,他們並未選擇輕鬆高薪的工作,而是走向辛苦的服務之路。物質報酬並非前進的動力,立願服務才是成就感的來源,也是他們樂在工作的原因。相對地,員工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經營者應營造和諧且尊重的工作環境。讓每位成員在工作中獲得肯定、信任、成長、與成就感,而這正向的職場氛圍自然是充滿能量與熱忱的。也就是說,企業經營也離不開個人對生命價值的追求。

  其實不論在任何專業領域,能在服務的熱忱下真正益於大眾,才是一生最值得追求的價值。克裡斯汀生教授本身就是最好的範例,運用企管專業發心分享善知識,以實務剖析為讀者們帶來人生指引。巧合的是,克裡斯汀生教授以自身經歷所傳達的管理策略,完全印證古人所流傳下來的真理,也是我們多年來透過預防醫學與大眾分享的觀念。

  當一個人回歸清淨的自性,在當下他已持定人生的志向,會樂意讓自己像火炬一樣,為家人與週遭朋友帶來溫暖和希望,為大地與環境帶來正向能量。回歸自性的人感恩惜福、無私奉獻,而這才是人生經營的真正精髓。

  世界的運行就像個圓圈,當我們發出心念想為別人做些什麼,最後這念頭也會回轉到自己身上,帶來正面效應與快樂。藉此機會,僅以個人的語言闡述克裡斯汀生教授的企管精神,對錯與否,希望每位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自行參悟體會。最後,真誠地祝福讀者朋友們都能結合工作與志趣,踏實地活出家庭、工作、生活的圓滿與平衡。

長庚生技、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董事長 楊定一

序文3

做自己人生的執行長

  人生可不可以管理?傑出的管理理論可以幫助企業解決眼前困難、擬定未來策略,但可以用來幫助我們面對人生難題嗎?

  哈佛大學的克里斯汀生教授,以這本書證明,面對複雜無常又多變的人生,好的理論即使無法提出簡單的解答,卻有助我們建立一套堅強的思考架構,在職涯選擇、人生價值觀上,建立一條明晰的軸線,做為面對種種艱困考驗的準繩。

  克里斯汀生教授為「破壞式創新」的管理大師,他的文章、個案、以及著作,深受世界各地的專業經理人重視,不可不謂近十年來在「創新」議題上最具份量的一位學者。二零一零年,克里斯汀生教授在哈佛商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說,當時他罹癌完成治療不久,對人生有許多體悟,演說感動許多人,後來寫成文章「精算人生三題」發表於《哈佛商業評論》。如今,此篇影響深遠的好文章擴充為書,將管理理論鮮活套用於人生議題,不論形式與內容,深入淺出,堪稱又一次成功的創新。

  克里斯汀生教授在本書提出三個人生大哉問,也是他每年在課堂上與天之驕子的學生反覆辯證的:

  1.我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2.我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3.我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第一個問題,主要是探討知識工作者的職涯規畫,並且尋找工作快樂的動機,藉由不斷的反省與自我調適,尋找個人最佳的職涯策略。在此書中,克里斯汀生教授也引述了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只有熱愛你的工作,你才能做出偉大的工作。」

  第二個問題,主要在探討知識工作者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特別是探討家庭與人際關係。在此議題上,作者以較大的篇幅闡述,許多工作者耗費很多時間在工作上,卻疏於投資時間在家庭的經營上,往往造成原可避免的悲劇。因此,他勉勵知識工作者一定要正確的調整優先次序,花較多時間陪伴家人、教養小孩,更要用同理心與對的方法了解家人與小孩,才能建立和諧、美滿的家庭,培養長久的友誼。

  第三個問題,探討的是知識工作者的誠信(integrity)。作者引述眾多的案例,就是強調堅守原則的重要性。「百分之百的堅持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

  一般讀者在閱讀唸本書時,也許會好奇為何克里斯汀生教授會語重心長地寫這本書。簡單的答案可能是他人生也面臨過不少波折,生過大病,或是宗教信仰的理念。但檢視他過往著作,我認為他可能也是有感於太多的知識工作者急於功成名就,卻缺乏人生的願景智慧引導,因此本書特別介紹一些傑出的管理理論,闡述如何將理論運用於人生的管理之上。

  事實上,其他管理學者也有類似的看法。例如,彼得.杜拉克在他的著作《自我管理》中即闡述:「知識工作者必須有效地做自己的執行長。你可以自己選擇,知道什麼時候該改變路線。要把這些事情做好,你必須培養對自己的深刻了解,包括了1.你如何學習?2.你的做事方法為何?3.你如何與他人共事?4.你的價值觀為何?5.你可以在哪些地方做出最大的貢獻?」

  如果比較克里斯汀生教授與彼得杜拉克的說法,可以發覺他們都強調,知識工作者都需要在職涯發展中檢視自己的五項特質(SHAPE),包括心靈(Spiritual)、興趣(Heart)、能力(Abilities)、個性(Personality)、經歷(Experience),才能做出最適的發展方向。在心靈上,也需考慮自己的價值觀與志業,方能有人生願景。克里斯汀生教授更強化了在人生願景建構中,將家庭的優先次序列入更重要的考慮,以免「工作成功,家庭失敗」,更要考慮個人誠信,因為「地位愈高,陷阱愈大」。

  我在管理學院教書,四十歲時生了大病,人生也有許多波折,之後深感人生智慧需要從教育下手,於是從多年前開始為大學部學生開設「管理與人生」的課程,並且在EMBA的課程結束時,提供個人一些人生的經驗與故事,以激勵更多的社會精英能夠有智慧的平衡職涯與家庭,並鼓勵他們建立志業,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相信這本書,可以激勵更多知識工作者在努力經營職涯之際,深刻反思何謂真正的幸福。

台大商研所特聘教授 郭瑞祥

作者序

人生三問

  我在哈佛商學院授課。學期末最後一次上課的時候,我總會告訴學生,自己同班同學的近況。就像其他學校的畢業生,我們每五年辦一次同學會。每次相聚,總可以看到同學們近五年的縮影。學校會利用這個機會為活動募款,我們這些校友也很高興共襄盛舉。會場鋪上紅地毯,並邀請知名人士蒞臨演講。前幾次的同學會,同學都踴躍出席。環顧四周,每個人都打扮得時尚光鮮,似乎個個飛黃騰達,令人不禁覺得我們這一班真是天之驕子。

  同學們也似乎都是職場贏家,大家擁有很棒的工作,有些在國外擔任要職,配偶大都長得比自己好看,不是帥哥、便是美女,每個人似乎過著幸福、美好、令人豔羨的生活。

  後來,漸漸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不知為何,有幾位同學從此消聲匿跡。我打電話給他們或是問他們的朋友,才慢慢明白是發生什麼事。同學當中,有的已在麥肯錫或高盛這種名聲顯赫的企管顧問公司擔任主管,有的則已躋身《財星》五百大公司最高主管,有的創業有成,不少同學的收入高得令人咋舌。

  但儘管他們的職場表現出類拔萃,很多人看起來卻只是強顏歡笑。

  生涯成功只是人生的表面,其實不少人都不喜歡目前的工作,婚姻生活也一團糟,很多人以離婚收場,有人甚至好幾年沒跟自己的孩子說過話,與孩子分別住在東西兩岸。我還聽說有位女同學自畢業至今,離過兩次婚。

  在我眼裡,那些同學不只才智過人,而且為人正派。在畢業的時候,他們都立下偉大的計劃和目標,不只立志要在專業領域上大展身手,也希望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但這一路走來,雖然工作順遂,家庭生活卻不知怎麼觸礁了。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尷尬,不知如何向其他老同學解釋。

  當時我想,那可能是中年危機,人生難免會陷入低潮。但就在畢業二、三十年後的同學會上,我發覺問題愈來愈嚴重。班上一位同學因為涉入安隆(Enron)案而被關進牢裡。

  印象中,我在哈佛商學院的同窗史基林(Jeffrey Skilling)是個好人,不但聰明用功,也很愛家人。他曾是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合夥人,當上安隆公司執行長之後,年收入更高達一億美元。他的生涯表現如此輝煌,相形之下,個人生活則黯淡無光:他的第一次婚姻以離婚收場。在安隆醜聞案爆發之後,我實在不敢相信他就是新聞報導中那個追逐金錢的巨鯊。安隆破產後,史基林因多項罪名被起訴定罪,包括詐貸、財務造假、證券詐欺等。

  我不但為他的誤入歧途萬分震驚,更讓我驚愕的是,他竟然能搞出這麼大的醜聞。他的人生之路在哪裡出了差錯?

  不只我的哈佛商學院同學對人生不滿,遭遇家庭不幸、工作瓶頸等問題,有人甚至成了罪犯。與我一樣獲得羅德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就讀的同學,也發生類似困境。羅德獎學金的得主,不但學業成績優異,也必須在運動、政治或寫作等課外活動表現傑出,同時還要證明自己對社區有特殊貢獻。能當上羅德學者,顯然是全世界最優秀、最多才多藝的年輕人。

  與我同獲羅德獎學金的同學共有三十二人,多年後有些同學一樣對人生感到失望。有一個同學甚至成為華爾街金融犯罪首腦,他透過內線交易,從金融市場捲走數十億美元,也就是《股市大盜》(Den of Thieves)一書的要角。另一個同學則因和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被捕入獄。該少女曾在他的競選總部打工,而他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還有一個我非常看好的同學,我料想他將來必能成為大人物,事業、婚姻兩得意,沒想到他的事業後來岌岌可危,婚姻生活也很不幸,離了好幾次婚。

  上面提到的同學應該想不到自己的婚姻會一敗塗地、與孩子形同陌路,更無法想像自己變成作奸犯科的壞人,面臨被捕入獄的命運。然而,他們卻不自覺走上這條悲慘之路。

  我不想誤導各位。雖然部分同學的人生不如意,還是有不少過著理想的生活。他們一直是我的榜樣。我們的人生還未結束,孩子的人生才正要開始,我們還是該好好了解人生有哪些陷阱及其成因,以為借鏡。畢竟人是脆弱的,很多人不免受到不好的影響,因此脫軌。

  雖然我的人生也有不少波折,但到目前為止還算平順。在此,我得特別感謝我太太克莉絲汀,因為她的幫助,我才知道如何洞視未來。當然,我不是要讀者做出和我們夫妻一樣的決定,以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為目標,畢竟每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一概而論。我寫這本書的初衷,是想把我在企業管理的研究成果套用在人生規劃上,幫讀者創造圓滿的人生策略。

  我在「如何建立成功的長青企業」這門課中,和學生一起研究經營管理的理論,探討管理工作的各個層面。這些理論闡述事情的原因和為什麼。學生了解之後,我們就把這些理論當作透鏡來檢視個案。我們從每一個理論來透視一家公司過去何以會出現哪些問題或機會,並預測這家公司將來可能會遭遇的情況,再用同樣的理論來預測經理人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學生藉由這種討論方式,了解為何一個紮實的理論可以用來解釋各個組織層級的過去和未來:大者如整個產業、一家公司,小者如公司裡的一個單位,或是單位中的小組。多年來,在學期末的最後一堂課,我總會描述我在商學院的同班同學有何遭遇,接著進一步討論組織中最基本的單位,也就是個人。透過這樣的討論,我們不只用企業做為個案,也開始探討自己的人生。

  我年復一年帶領學生進行這樣的討論。我們探討的不是希望未來會如何,而是探究課堂上學到的理論,是否可以用來預測將來會如何,包括什麼決定和行動會影響到我們的未來。多年來,我已進行過無數次這樣的討論,我的心得當然比任何一個學生來得多。為了公平起見,我想應該把我的了悟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在課堂上討論時,我會把我們研究的理論寫在黑板上,然後在旁邊寫下三個簡單的問題:

  ★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這些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我的同學當中很少人問這樣的問題,或許他們也曾思考過這些人生問題,卻已經記不得自己學到了什麼。

  這麼多年下來,我一再發現課堂上討論的這些理論,不但可用來解釋企業的問題,也可用以審視人生的重要課題。我將在本書把我和學生發現的洞見和各位讀者分享。
內容連載

    內文1
    2
    3

§內文1
第五章-時鐘滴答響

人生最重要的快樂源頭就是你和家人、好友的關係。但是你一定要小心。家裡的一切看起來似乎很好,你就覺得可以放心,全力為工作衝刺。這將會造成嚴重錯誤。等到你和家人的關係出了問題,要再回來修補,已經太遲了。表面上看來,家人和朋友不需要你擔心,你似乎不必在他們身上花多少時間,弔詭的是,這正是你最需要把時間放在他們身上的時候。

大失敗
很少公司推出的產品像銥衛星電話網絡(Iridium Satellite Network)那樣轟動全世界。這種電話系統使你得以透過複雜的衛星網絡,和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通話。在銥衛星電話問世之時,當時的美國副總統高爾(Al Gore)也幫忙造勢,撥打出第一通電話給電話發明人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的孫子。推出銥衛星電話的就是微電子和行動通訊的國際大廠摩托羅拉(Motorola),該公司還為之成立子公司。

摩托羅拉主管和華爾街分析師都信心滿滿,認為銥衛星電話將會帶動行動通訊革命,吸引幾百萬人來使用。銥計劃的團隊為了評估市場也進行深入研究,證實衛星電話有市場的需求。摩托羅拉也克服種種困難,說服各國政府提供頻道給他們的衛星電話使用。

傳統蜂巢式的行動電話系統則是靠基地台來傳送訊號。如果某一個地方沒有基地台,行動電話則無法接通。由於銥計劃是把語音或數據通信傳到衛星,再由衛星回傳到地球上的受話者,因此可維持全球的覆蓋率,包括無法設置基地台的偏遠地區和海上。因此,你可透過這樣的衛星電話撥打給地球上的任何地方。

如果你好不容易登上聖母峰,能打電話回巴爾的摩,跟父親連絡,該多麼令人興奮啊。

不少世界級的科技專家都加入了銥計劃,有些似乎難以克服的障礙也都解決了,但銥計劃卻有一個根本的缺陷。但這個計劃到底能不能賺錢?如果你好好想想「什麼樣的假設必須證明為真」,就會發現問題。由於這種衛星電話需要很大的電池才能把訊號傳送到衛星,因此電話機體重約○.五公斤。拿衛星電話就像提一個小小的手提箱,不像一般行動電話那樣輕盈,可以放在口袋或皮包中。另一項必須證明為真的假設是:是否任何地點都能接收到?如果你從聖母峰頂端打衛星電話回巴爾的摩給你父親,由於屋內訊號極差,你父親得在戶外、站在窗邊或屋頂很薄才能接聽電話。

這項計劃總計耗費了六十億美元,然而自從高爾撥打第一通銥衛星電話之後,還不到一年,這個計劃因為虧損過大,必須終止。銥衛星電話公司聲請破產保護,投資人血本無歸。直到十年後,私人投資公司才以二千五百萬美元的跳樓價接手。

為什麼摩托羅拉的主管和投資人像豪賭一樣把這麼多的資金投注在如此冒險的案子上?我們可從「好資金和壞資金」的理論看出端倪。





現在開放單堂報名囉~(訊息網址)
精采萬分歡迎一起加入
 http://goo.gl/JPGqj


<經典學堂> 2013經典悅讀  課程簡介
http://remarkablevalue.blogspot.tw/2013/01/v-behaviorurldefaultvmlo.html




<經典學堂> 【2013經典悅讀】之主題一:『人生價值』選定書籍一:【做最好的自己】

【2013經典悅讀】之主題一:『人生價值』選定書籍一:【做最好的自己】

 


以下節錄自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7984

作者:李開復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12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0829834
裝訂:軟皮精裝






得獎榮譽

    2006年 博客來年度百大 年度暢銷100

內容簡介

你認識李開復嗎?
Google 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
聯經搶先於4月出版李開復力作《做最好的自己》
Be Your Personal Best

作為一個了不起的公司,微軟值得我們學習。
但是,Google是一個讓我震撼的公司。--李開復
歡迎參閱 開復學生網www.kaifulee.com

  如果說我的寫作還有某些特點可循的話,那就是,我更傾向於用縝密的邏輯和真實的案例(而不是枯燥的說教)來闡釋成功的秘訣。

  我希望讀者可以從這本書中理解:「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選擇我的成功」。希望讀者能夠成為:

一個運用「成功同心圓」法則均衡自己的價值觀、態度、行為的人;
一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一個既有勇氣又有胸懷,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謙虛,既聰慧又善於表達的人;
一個追尋理想和興趣、終身學習和執行、深諳與人相處之道的人;
一個能夠從思考中認識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畫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鍊口才、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的人;
一個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的人;
一個「擁有選擇的智慧」,並用智慧選擇成功的人;
一個融會中西的國際化人才;
一個最好的自己。--李開復

本書特色
◎由李開復本人親自執筆、授權出版。

作者簡介

李開復

  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於台灣。11歲赴美求學,1988年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他所開發的全球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之一。而他開發的「奧賽羅」人機對奕系統,於1988年擊敗了曾獲世界冠軍的國際象棋大師。他還是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

  李開復博士先後在蘋果公司、視算科技(SGI)公司擔任要職。1998年,他加盟微軟公司,親手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之後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2000年,升任微軟公司的全球副總裁,隨後成為比爾?蓋茲的七個高層智囊之一。2005年7月19日,李開復博士被Google公司任命為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詳細資料

    規格:軟皮精裝 / 50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

第1章  成功──做最好的自己
第2章  價值觀──成功源於誠信
第3章  積極主動──成功的選擇在於自己
第4章  同理心──人際交往的基礎
第5章  自信──用信心放飛自我
第6章  自省──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第7章  勇氣──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8章  胸懷──海納百川的境界
第9章  追尋理想──指引成功的「羅盤」
第10章 發現興趣──用激情擁抱成功
第11章 有效執行──邁向成功的階梯
第12章 努力學習──終生受益的過程
第13章 人際交流──現代人的必修課
第14章 合作溝通──資訊時代的成功之道
第15章 完整與均衡──用智慧選擇成功


  1998年8月,受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茲先生的委派,我來到北京,組建微軟中國研究院並出任院長。雖然當時無數的人對在中國創辦世界一流研究機構的做法持懷疑態度,但我自己卻對這一目標充滿了信心。我相信,只要彙集了海內外傑出華人的智慧,我們就一定能把研究院辦成全球最出色的研究機構。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經過歸國的海外華人專家和國內極富潛力的青年才俊的共同努力,我們成為了亞洲最優秀、最有影響力的研究團隊之一。在2004年,美國MIT的《科技評論(Technology Review)》把微軟亞洲研究院評為「世界上最『火』的電腦研究機構」。

  2000年8月,一紙調令,微軟將我召回總部,任命我為全球副總裁,負責開創一個重要的產品部門。然而,雖然身在美國,但五年來我時刻關注著在中國所發生的一切,時刻牽掛著那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以及和我血脈相通的炎黃子孫。

  在北京工作的那兩年,每一天都帶給我無比的振奮,每一刻都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尤其是大學校園裡的那些莘莘學子更是讓我難以忘懷。曾記得清華園裡的激情演講,曾記得未名湖畔的尖峰對話。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地,我所走過的每一個校園、我所遇到的每一個年輕人,都讓我感慨萬千。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朝氣與活力,也看到了不安和躁動。我希望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成功經驗,可以為年輕人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幫助。就是這份責任感驅使著我,在家居美國的五年裡我先後回國15次,做了50場演講,寫了4封「給中國學生的信」,並創辦了一個專門與大學生交流的公益網站

「開復學生網(www.kaifulee.com)」。

  2004年11月,人民出版社的李朱編輯,到「開復學生網」發帖子,問我:「李開復博士,可否為中國青年寫本書?」於是,在10個月的時間裡,幾經反覆,終於完成了這部20萬字的書稿,也完成了我要為中國青年寫一本書的願望。

  中國的青年非常優秀,但是中國的學生非常困惑,因為他們面對著高期望的父母、習慣於應試教育的學校和老師和浮躁的社會心態。如果能夠有過來人幫他們指路,讓他們能走得更踏實、更精確一些,他們將成為中華民族更上一層樓的最大動力。

  中國的青年是中國近百年來第一次能夠接受先進完整的教育、能夠有條件專心讀書並且擁抱了資訊時代的驕子,他們應該成為融會中西的精英。但是,他們雖然有幸出生在能夠自由選擇的時代,但是時代並沒有傳授他們選擇的智慧。

  我出生於熱愛祖國的中國家庭,受教於崇尚自由的美國學校,是一個跨中西文化的代表者。我曾指導過勤奮的中國學生和積極的美國學生,看到了一個集合中外優勢的機會。作為一個充分體驗過中西方文化特點的炎黃子孫、融會了中西方文化特點的典型代表,我願意、也自信有能力為那些渴望成功的中國青年提供幫助,幫他們遠離困惑,走向卓越。

  我希望中國青年可以從這本書中理解「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選擇我的成功」,希望他們能夠成為

.一個運用「成功同心圓」法則均衡自己的價值觀、態度、行為的人;
.一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
.一個既有勇氣又有胸懷,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謙虛,既聰慧又善於表達的人;
.一個追尋理想和興趣、終身學習和執行、深諳與人相處之道的人;
.一個能夠從思考中認識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畫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煉口才、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的人;
.一個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的人;
.一個「擁有選擇的智慧」,並用智慧選擇成功的人;
.一個融會中西的國際化人才;
.一個最好的自己。

  其實,這本書裡的許多想法都是我在過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達過的。而且,如果由職業作家來寫本書,語言和文字一定能更加流暢、更加生動。但是,我自己總有一種提筆寫作的衝動,因為我相信自己在青年一代中有一定的影響力,我希望能盡力幫助他們。

  我深信,讀者無法理解的說教或難以產生共鳴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讀者接受的。在年輕人看來,發生在成功者身邊的故事最值得學習和品味,最容易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如果說我的寫作還有某些特點可循的話,那就是,我更傾向於用縝密的邏輯和真實的案例(而不是枯燥的說教)來闡釋成功的秘訣。雖然這本書不是一本自傳,但是在本書中,也有許多發生在我身上的有意思和有價值的事情。 

  我把這本書獻給我深愛的祖國,獻給渴求進步的青年一代。因為我深信:唯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樂,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中華民族才能夠擁有更加輝煌的未來。

  我把這本書獻給我高齡的母親,並謹以此書紀念我敬愛的父親。這些年來,父母的教導我時刻牢記在心,父親希望撰寫《中國人未來的希望》的遺願也時刻在鞭策和鼓勵著我。但願此書能實現父親的遺願──中國的青年一代不正是父親所說的「中國人未來的希望」嗎?

  在這本書的寫作、編輯和出版過程中,我得到了許多熱情的鼓勵和無私的幫助。在此,我要感謝黃勇、李朱、周虹、王詠剛、賈蘭和陳燕玲為完成這本書所做的工作,感謝淩志軍讓我採用他書中的部分案例,也感謝在這一過程中所有曾給予我幫助和鼓勵的人們。
內容連載

§內文1
第一章  成功──做最好的自己

「不虛度此生,就是我的成功」

曾經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的潘錦輝是一個典型的女才子。在清華大學電子系讀書時,她就天資過人,同時又兼具誠懇、謙遜等品德。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時,潘錦輝用她靈活而敏銳的思維方式以及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贏得了許多專家的一致好評。後來,潘錦輝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史丹福大學深造,並有機會在許多國際知名的大企業中工作。

在常人眼裡,潘錦輝的人生旅途可謂一帆風順,但潘錦輝自己卻不這麼想。她常常問自己:成功究竟是什麼?難道學業和事業上的一帆風順就是最大的成功嗎?難道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名和利就是最大的成功嗎?如果成功只有一種定義,那麼,自己多年來擁有過的許多美好的憧憬和設計又該如何實現呢?

有一天,一位學長無意間問潘錦輝:「你到底對做什麼感興趣呢?」這句話一下子點醒了潘錦輝,令她在一瞬間明白了許多:成功之路有許多條,成功的定義也有許多種,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就是一種成功,就應該為此感到自豪和快樂。

從此,潘錦輝積極投入到樂觀、充實的人生當中。
工作時,她總是盡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每進入一個新領域,她都會無比興奮,因為可以從學習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學到與不同的人相處、合作的技巧。

業餘時間裡,她在美國欣欣教育基金會擔任專案負責人和區域負責人,幫助中國貧困山區建學校、辦教育。在做義工的過程中,她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階層、不同領域的人。

潘錦輝說:「現在的我,經過了許多順境和逆境,雖然不知道在別人眼裡算不算成功,但卻更加自信和快樂。因為我學會了把遠大的理想變成具體的奮鬥目標──做好每一件事,快樂每一天。我不能確定自己將來能否獲得許多人推崇的名和利,但對我而言,成功就是不斷地超越自己,讓自己的人生快樂、充實、有意義。事業進步是成功,給家人快樂是成功,廣交朋友是成功,能對他人有所幫助是成功。成功並不遙遠,不虛度此生,就是我的成功。」

 



現在開放單堂報名囉~(訊息網址)
精采萬分歡迎一起加入
 http://goo.gl/JPGqj


<經典學堂> 2013經典悅讀  課程簡介
http://remarkablevalue.blogspot.tw/2013/01/v-behaviorurldefaultvmlo.html